餐后老打饱嗝要注意,或是疾病的早期预警

编辑:李良全
标签: 饱嗝 疾病
17:18 09月20日

嗳气是胃中气体往上通过咽喉所发出的声响,也就是“打饱嗝”。餐后打饱嗝是一个常见生理现象,但如果次数太多,就要引起警惕,可能是疾病的早期预警。

引起打嗝的原因有3个。

1.Hp感染。Hp就是幽门螺杆菌。很多人谈之色变,其实它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微需氧杆菌,呈螺旋形。胃黏膜是它的自然定植部位。

2.饮食不当。饮食过快过饱,嗜食寒凉酸甜辣等,伤及脾胃。

3.情志不畅。“百病生于气”,人体之气机畅通是关键。抑郁不安、焦虑恐惧、精神压力大的状态下,机体需氧量增加,像鱼一样机械地吸进很多空气,引起打嗝。不少年轻人因压力大、熬夜导致胆汁反流,也导致胃气多的情况逐渐增多。

胃气多是疾病的预警吗?

1.功能性消化不良。打饱嗝是因吞入的气体使胃扩张,随之下食管括约肌松弛,引起气体、胃液的反流。若有功能性消化不良问题,胃肠道积气、积液过多,通过胃肠道蠕动便可引起嗳气。进餐后,一小时内打3~4次饱嗝是正常现象,通常是无意识的动作。

2.慢性疾病。频繁胃气多可能是慢性胃炎、反流性食管炎、消化性溃疡等消化道疾病的预警信号。某些患者胃酸减少,导致食物残留过多,也会导致打饱嗝。

3.Hp感染。这也会导致慢性胃炎,引起打饱嗝。这些患者在打饱嗝时会使一些胃酸和胆汁进入食道,从而刺激食道黏膜,长此以往可能导致食道癌,因此需尽量减少打饱嗝次数,及时就医。

另外,肥胖会引起腹腔、腹壁压力过大,也可导致打饱嗝。

如果排除胃、食道的器质性改变,频繁打饱嗝很可能是得了吞气症,属于功能性消化不良。

按这几个穴位,可有效缓解胃气。攒竹:位于面部,当眉头凹陷中,眶上切迹处。天突:位于颈部,当前正中线上,胸骨上窝中央。内关:位于前臂掌侧,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,腕横纹上2寸,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。合谷:位于手背第1、2掌骨间,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。简便取穴:以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,放在另一手拇指、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,大拇指下是穴位。

发作时可以马上按压,用大拇指按压的时候力度要到位,按压下1~2厘米左右,力度以感觉轻度酸胀为宜,如果力度太浅,效果不会太好。大约按压3~5分钟,有时一分钟便可见效。

避免老打饱嗝,日常生活中还需注意4点。1.“祸从口入”。切忌饮食过快过多,少吃寒凉、油腻食物,少喝浓茶、咖啡、碳酸饮料,少吃产气食物等。2.注意进食速度。饮食适中,要细嚼慢咽。用餐时打嗝,立即停止进食,发作时喝一大口稍热的水,分次咽下。3.调畅情志。勿过于关注打饱嗝症状,转移注意力。4.警惕Hp感染。频繁打饱嗝,及早到医院就诊,符合Hp根除适应证的患者,需进行根除治疗,可有效预防慢性胃炎、消化性溃疡、胃癌等。